刘一 | 空气激光的机制和应用

<注:本视频仅用于学术交流,版权归报告人所有>

 

►【栖湖讲座(第四十九期)

报告题目:空气激光的机制和应用

报 告 人:刘一  上海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时间2023年9月12日(星期二)上午10:30

报告地点:线上/怀柔园区X1南楼101会议室 

报告摘要 

利用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原子作为增益介质的无腔激光发射效应被称为空气激光。在波长合适的超快强激光的泵浦下,研究表明空气受强光激发后氮气分子、氮分子离子、氧原子、氩原子都有可能朝着前向或背向发射相干光辐射。一方面,空气激光效应有望为光学远程遥感提供全新概念的光源,备受超快非线性光学领域关注。另一方面,空气激光效应蕴含着丰富的强场物理效应,其物理机制复杂,众说纷纭。在本报告中将介绍我们在氮气离子和氮气分子空气激光效应的物理机制和应用探索方面的工作。我将首先比较不同波长的超快激光泵浦的氮气离子辐射性质的差异,指出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和800nm飞秒激光所产生辐射的性质完全不同,并展示对该辐射的相干控制。其次,我将讨论如何采用矢量光束和涡旋光束来得到具有特殊结构的空气激光辐射,探讨其可能的物理机制。最后,我将讨论800nm飞秒激光泵浦的中性氮气分子激光效应的物理机制,演示氮气分子激光效应在远程电磁场测量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刘一,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激光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6年在北京大学光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09年获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终身职位副研究员,2014年在巴黎第六大学取得博导资格(HDR),2015年加入上海理工大学。研究领域为超快非线性光学,近期的研究主题为超快强场泵浦的空气激光、强场太赫兹辐射、超快激光微纳制备等。相关研究工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11篇,目前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