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辉 | 超高压下的多模式测量及物性调控探索

<注:本视频仅用于学术交流,版权归报告人所有>

 

►【栖湖讲座(第1期)

题目:超高压下的多模式测量及物性调控探索

时间: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上午10:00

报告人:于晓辉  副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

地点:怀柔园区MA楼五层505报告厅/线上

报告摘要:压力作为一个基本物理条件,可以有效缩短物质中原子的间距,改变物质结构,实现对物质存在状态和性能在较大范围的调控。随着高压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可以把静态高压的压力从最初的几百大气压逐步推进到百万大气压以上,而主要研究手段为金刚石对顶砧技术。报告将着重介绍利用倒角金刚石或者二级台面金刚石实现三百万大气压以上的实验技术,耦合高温或低温条件产生的一些重要的结果。除此之外,由于受到样品体积的限制,高压下的物性测量一直是高压科学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目前测试手段的逐渐进步,新型的测试技术也可以集成到金刚石对顶砧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们对高压物性研究的深入探索。报告将探讨多种物性测量如力、热、光、电、磁性信号在实验室体系下的高压原位集成技术以及近期的一些结果。

报告人简介:于晓辉,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2011年分获得中科大学物理系学士、博士学位;其中2007-2011年,先后在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2011-2013年,为LANL博士后;2013年加入中科院物理所。主要从事轻元素体系,如富含H、B、C、N、O等元素体系,高压结构与物性的研究。在笼型结构水合物和笼型富氢化物,以及新型功能化硬质/超硬材料等方向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Adv. Mater.、Nat. Comms.、PNAS、PRL、Acta Mater.等杂志发表论文近70篇。受邀在APS March Meeting、国际晶体学会议以及国内香山等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0余次。成果被“科技日报”等杂志媒体专题报道。先后得到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中物院等单位的经费支持;入选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并在2020年评为优秀会员。